“仅仅相差两个月时间,太容易让人往阴谋论上联想了。”

  但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否定了这一猜想:这个时间点只是一个巧合,不是有意为之。他透露,事实上早在饭否被叫停之前的数月,新浪就在研发属于自己的SNS平台,“它(微博)并不是我们临时想到要做的东西。”曹国伟说。

  并且,饭否的警钟一直余音犹在,对于新浪微博而言,“刚一上线也是战战兢兢,不知道会是什么态度”。平稳运行到今年两会,渐渐便有人说:“想不到微博在两会上还能做那么多东西。”或许,两会与微博的互动,可以看作是一个信号,“政府也在观察这个东西,也在研究通过一些新工具来发现公众关心的话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双方都有种在相互试探的默契。”可以说,正是政府表现出的容忍,使微博渐渐解冻。

  然而毕竟树大招风,当微博逐步放开,“管理”上的瓶颈或者为难之处也格外突出。就在今年7月13日,网易微博忽然关闭,内部人士称系“自我监控不严”所致。几乎与此同时,搜狐、新浪、凤凰、人民网等网站微博的LOGO旁统统加上了“测试版”或“Beta”的醒目标识。尽管几大网站都避谈此事,但一名网易内部人士表示,“是微博的言论没有及时监控,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内容”。

  有业内人士透露,变身测试版的举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运营压力,“因为一旦发生什么问题,你可以推脱说产品未成熟,正要测试改善。如果是正式上线的业务的话,相关责任肯定大一点。”

  “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100%自由的媒体。新浪一步步走过来,不管门户也好,博客也好,微博也好,我们很清楚,按中国现阶段的特性,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既有一个包容的媒体发展环境,又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技术上的经验和运营上的经验,这些东西能够保证我们在同样情况下比别人发展得更好,事实上也是如此。”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如是说。

  或许,微博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而中国微博的探索者们,在学习如何生存的过程中,渐渐把钢丝走成了一种艺术。

  另一个乌托邦?

  作为没有被祝福的新生儿,从一开始,微博的中国存在就饱受质疑,除了上文提到的钢丝困境外,悲观者们更多担心的是,一旦公共信息平台开放,谁将为由此流出的信息把关并埋单?

  这一担忧,被近日发生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