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教育部确认明年小语种全部取消单招,改为在全国统考生源内进行本科提前批次录取。这是针对此前关于取消小语种单招的传言,教育部首次正式表态。(11月26日《新民晚报》)

    看到这条新闻,不禁联想到教育部等五部委日前发文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参加全国中学生奥赛获奖的大多数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包括对此项政策调整“可能带来自主招生的激烈竞争”质疑表示的“自主招生不会成为新的‘小高考’”等回应,都不难看出,一直备受诟病的高考加分制度以及小语种单招制度正在逐渐走向终结。

    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人们一直执着地认为,高考不仅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唯一相对公平的平台。不管你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只要走进高考的考场,就会被一视同仁。知识改变命运在这里被赋予了全新的注解。由此人们看到或听到了太多逆境中发奋学习的例子、不惜常年举债供孩子上学的例子。

    可时过境迁,人们曾经的执着正被严酷的现实一点点销蚀着。近些年来,高考加分过滥现象日益严重,奥赛获奖的加分、少数民族加分、计划生育加分、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加分、有运动特长和艺术特长的加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虽然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全盘否定高考加分,但这些加分政策,毫无疑问地为“拼爹时代”涂上了太多的龌龊色彩。由此引发的权力腐败更不鲜见。甚至有的地方的加分考生全部由领导干部、企业老总、教师子女组成。其“壮观”程度,令人咂舌,使人心寒。

    常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现实生活中,“道高一丈,魔高两丈”的事情却不胜枚举。政策的疏漏或偏颇,往往给一些“聪明人”制造了机会。高考队伍的庞大,无疑增加了竞争的难度,因而便有人寻找高考的捷径,或者剑走偏锋。不管是高考加分还是小语种单招这种“小高考”,都为这些寻找准备了耕作的土壤。少数人走捷径吃小灶,打通招考的的关键环节,就意味着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顺应民意,正在大幅度地纠正、调整有关政策,从来年取消有关奥赛的保送资格;到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到明年小语种全部取消单招,都让人们看到了能让高考生回到同一起跑线的希望。古人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愿竞争日益激烈的自主招生不会重蹈“拼爹”的覆辙,这样,回归高考的真正公平,才可以乐观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