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商的社会,曾被誉为“象牙塔”的大学沾染上铜臭味,这早已不奇怪了。但是,看到媒体报道,在广州一些大学里,毕业生若打印成绩单,动辄要几百甚至上千元,仍让人吃惊不小。学校到底是书斋还是商家?

    照理,打印或复印一页成绩单,成本顶多几毛钱,但有学生在学校打印7份成绩单却花了400多元,有位学生打印10套成绩单花了1200元。学生想省点钱,自己出外复印,结果有的学校不承认复印的成绩单,有的虽认可,却每盖一枚章要收10元“盖章费”。这钱也来得太容易了!啪,10块,比印钞票还爽。

    如此赚钱的生意,学校何不好好规划一下,开个专事盖章的店,再将相关代笔、设计、包装、纸张等配套“产业化”,明码标价,学生有何需求,乃至社会上有需要开具证明的营生,都只管招徕好了,敞开供应。然后按此思路推而广之,形成系列化服务,何愁不财源滚滚?只是,如此一来,大学恐怕得改称“盖章超市”或专营店了。

    早些年,还曾有争论,高校能否有铜臭味,如今,见惯不怪的人们似乎已麻木了。但是,作为教书育人之所的大学,虽然不可能完全置身于逐利社会之外,但该不该坚守某些价值底线,仍需思量。这样说,并非一味反对高校为提供的服务适当收费,毕竟,大学也是个小社会,教授也要养家糊口,少了“孔方兄”,有时还真玩不转。但是,一则要有度,即便在商言商,也要恪守公平的商业伦理。二则,应将“商”与“学”区隔,不能混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成为赚钱工具。比如公章,若与钱走得太近,就难免权钱不分。况乎,学校本应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和保障,是分内之事,两者并非商家与顾客的金钱关系。

    在社会价值天平上,人们仍然期望:大学还是离铜臭远一点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