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玲/图 )

  北宋名臣范仲淹纵有济世安民之韬略,也断然不可能料想到,他的忧国忧民形象,能够影响到千年后的今天,他体恤百姓疾苦的风范,能够帮助21世纪的民工讨回血汗钱。

  最近,一些农民工代表为讨回在洛阳洛宁县打工的工钱,特意到洛阳伊川县范仲淹墓前跪拜,祈求范公显灵,帮他们要回血汗钱。当地政府表示,将理清债务关系,并快速妥善解决问题。

  客观地说,洛宁县委县政府的这种表态,从态度上讲是不错的。遇到问题,不推卸责任,提出明确的解决问题时间表,并努力解决问题,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问题是,民工的工资被拖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当地政府早干嘛去了呢?

  对底层百姓的疾苦,不及时干预、帮助解决,非要等到事情闹大了,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再去临危表态、快速解决,这种事后救火的举措,或许能够对前面的委蛇有所弥补,但是终归寒了民心,失了分,实在是不值当。

  谁是体恤民生的清官,谁是尸位素餐的庸吏,民工兄弟们心头有杆秤。当他们的血汗钱被一拖再拖,生活难以为继之时,他们何曾没有想过去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找政府为自己撑腰。但是很多时候,一些机关的门很难进,管事官员的面很难见,即便侥幸进去了也经常遭遇踢皮球。倘若不是万般无奈,他们岂会走“求范仲淹显灵”这一下策?

  公元1033年,范仲淹曾为了救助江淮一带遭遇虫灾和旱灾的百姓,冒死进谏仁宗皇帝。上准范仲淹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使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得以活命。千年后的今天,民工们跪在范公的墓前,哀诉自己的委屈和疾苦,终于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真不知道,我们是该为范公威名泽及千年感到窃喜,还是该为当下官员的不作为感到伤悲。

  唯一庆幸的是,不出意外的话民工兄弟们的血汗钱将被讨回。令人忧心的是,倘若一些政府机关还是“门难进、面难见、话难听、事难办”,这范公、包公、海公等先辈墓前,不知道还将上演多少类似悲怆的故事。清官若在天有灵,也不知道是否忙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