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治越堵,越堵越治。

    关于北京治堵的问题,目前出现上面所说的这样一个局面,实在显得是尴尬至极。

    首都成“首堵”,已不新鲜了。关于北京道路交通严重拥堵问题,早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就已成为北京最头疼的大问题。治堵刻不容缓,其实在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北京就没少下力量,城市道路的交通改造,国家财力的大量投入,一条又一条地铁的投入使用,公交车专用车道等等,但怎样搞都无法破解困扰北京人最头疼的交通拥堵问题。

    越堵越治,显然是积极的面对,勇于解决问题;越治越堵,显然是我们管理城市的能力有问题。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看似民主,其实也在暴露我们缺少对城市管理的才智。

    就北京治堵问题,看来北京这次是要完全以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破题了。但两周来,在北京治堵政策没有出台之前,北京治堵下所产生的购车狂潮,集中暴露了对城市管理上的诸多弊端。由于各方对治堵新政的猜测,在一切不明朗,政策无法公开、透明的状态下,两周的时间,北京新增车辆达5万台,这一切都缘于限牌传闻。两周里的疯狂购车,真是可笑无序,并任其自由膨胀。可想而知,5万辆轿车如同时放在一片空地上,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壮观场面,可就是这样的可笑无序,就是在上两周的北京刚刚上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羊群效应的又一典型案例。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但我们常常不去从城市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管理。刚刚结束的世博会,仿佛就这样的过去了。但这次上海世博会有个很好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现实给我们带来的是,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是更糟糕。我们更多的是把“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视为一个愿景,而不是从更本质的城市发展来思考问题。

    客观地说,我们对现代化城市的管理还缺少足够经验。准确地说,中国整个城市化进程是改革开发之后,以往的概念还是10亿人口,8亿农民。而近二十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13亿人口,应该有一半以上的人已在快速的城市化。应该说,在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能都是一个奇迹,但在这个奇迹下,我们管理城市的能力,尤其是管理一个现代化城市的能力,其实远远没有跟上。

    城市的管理,其实不仅是交通问题。北京的拥堵问题,其实是城市综合症的集中表现。北京的拥堵问题,已到了不治不成的地步,北京人上班路上平均所用的时间是1.5小时,如此高的时间成本,其实已远远超过人们被堵时的各种牢骚和怨言,更与这个城市的发展完全不相适应。

    在笔者看来,就治堵问题来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其实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要有更科学,更长远,更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规划的通盘考虑。包括人口、道路、建设规划等等以及诸多的综合配套措施和办法。绝不是靠一两个,或几个办法和措施就能解决的。城市规划是否用更长远的考虑,明明已是非常拥挤的路段和区域,但完全被商业和开放商所绑架,还在不停的无休止的开发,还要搞什么地标式的建筑,显然治堵无法跟上开发;道路不断的改造拓宽,但几乎所有的车辆都停放在各级道路的两旁,再多的投入其实也跟不上城市车辆的年年递增;私车限制了,公车怎么办?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还有一个比其他城市更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国家各部委办局,对公车的改革问题不是北京市政府就能解决的。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对北京治堵问题来说,都不是仅就治堵来治堵那么简单。

    12月23日下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北京治堵具体措施出炉。我们看到其治堵新政,主导是总量控制,每月新增车2万辆,全年24万辆。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地方官员清醒地认知到,拥堵的“病根”是不科学,而提高对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式治堵的关键。也可能,治堵新政不会立竿见影地就缓解拥堵问题,但如我们能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入手,我们仍对解决北京治堵问题充满信心,原因很简单,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每一个人都想“更美好”,那只有我们增加实现更美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