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带来公职人员“弱势感” 背后或藏腐败
 来源:法制日报 
  专家分析认为,“弱势感”的来源恰恰是公职人员对自身问题的惧怕,是腐败分子对随时可能被越来越严格的制度拉下来的恐惧。

  也有专家提出,公职人员的这种心理与我们目前矛盾多发的社会状态是相吻合的。不仅仅是社会的矛盾,在公务员内部也存在诸多的矛盾,不公平、不公正,加上一些潜规则的存在,使得一些公务员产生了负面心理

  公职人员“雷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跟政府作对就是恶”——语出自重庆市江津区区委书记王银峰;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语出自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

  “受贿是为了经济发展”——语出重庆市潼南县原常务副县长谭新生;

  “我不贪污,当官干啥”——语出山西省某村村支书;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些不乏黑色幽默的语句当中,处处彰显着强势、强权思维。

  但令人惊奇的是,一项近日出炉的问卷调查显示,有近半数(45.1%)党政干部受访者自称是“弱势群体”。

  一边口出“强权语句”,一边却以“弱势群体”自称,这样的矛盾令不少公众难以理解。

  官场潜规则带来“弱势感”

  公职人员弱势感何来?有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在激烈的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面前,一些公职人员如履薄冰;二是在某些地方存在“潜规则”的情况下,很多公职人员深感无背景不好办事;三是公务繁杂,既想有政绩让上级看得见,又要做民心工程让老百姓满意,但想要有所作为却困难重重。

  对此,有评论指出,目前在干部队伍中无能者担心被淘汰,贪污腐化者担心被查处,甚至说错一句话、办错一件事都有可能遭遇问责,由此公职人员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也就不奇怪了。

  供职于北京市某区政府的刘女士向《法制日报》记者坦言:“现在的政府信息公开等各项惠民措施都是万众瞩目,稍有不慎就会留下话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心理上压力很大。”

  但是公职人员这样的“大倒苦水”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有网友直言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