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宋庆龄、陈友仁在莫斯科。(陈元珍提供)

 

 

    奉陈友仁之命,其子陈丕士(左二)、陈依范(下蹲者)护送鲍罗廷(左一)离开汉口,经过冯玉祥控制区返回苏联途中。右一为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特朗。(陈元珍提供)

 

    孙中山的助手、民国外交强人陈友仁第一个获悉凡尔赛和会美日密约

    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纪念前夕,一本叙述孙中山亲密助手陈友仁一家三代革命史的重磅作品《民国外交强人陈友仁——一个家族的传奇》由三联书店出版。作者系陈友仁儿媳陈元珍女士。陈元珍是首个在海外设立新华社分社的中共著名宣传家陈依范的遗孀。近日,本书作者陈元珍女士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本专题采写及图记者吴波

    设计“倾向俄国”政策获孙中山肯定

    陈元珍回忆说,“辛亥革命之后,发生了许多大事件,其重要性莫过于由陈友仁设计的、获得孙中山肯定的‘倾向俄国’政策,它后来演变为‘联苏容共,扶助农工’政策以及‘联苏联共,扶助农工’政策。陈友仁不仅向孙中山建议‘倾向俄国’政策,而且做了艰苦的前期准备工作。从1918年到1923年,孙中山或是住在上海法租界,或是住在被西南军阀控制的广州。不管住在哪里,孙中山寄人篱下,不由自主。孙中山向西方呼吁,屡次被拒绝,决定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执行‘倾向俄国’政策。孙任命友仁,单枪匹马进行。除他们两人之外,只有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知道。”

    陈友仁不是单独去美国的。那时王正廷带头,由伍朝枢与郭泰祺等人组成广州政府访美代表团,陈友仁作为法律顾问随团同去。1919年初这个代表团转赴巴黎参加凡尔赛和会。友仁在巴黎,通过英国工运领导人汤姆·曼恩与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夏克·陶利奥,与莫斯科直接接触。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从而占有沙皇的秘密档案,其中有一份是美国与日本的蓝辛-石井秘密协定,把战败的德国在山东省的殖民权利转让给日本。陈友仁把这份密件寄给孙中山,孙立即转寄给在知识分子与学生中间有影响的北京《晨报》(亦称《晨钟报》)。

    凡尔赛的阴谋在几天之内传到中国许多城市,触发了五四运动。北京政府挺不过反对的浪潮,才下令北京代表团的陆征祥与顾维钧等拒签和约。这是中国外交家第一次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不肯低头签署损害国格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第一次收回失地

    陈友仁1927年2月19日担任武汉政府外交部长,与英国政府代表欧文·奥麦莱签订“陈-奥麦莱协议”。陈元珍说,“一般历史书上讲到这一事件,大略地谈谈群众在李立三等人的领导下,冲入英租界,陈友仁被迫收回英租界。其实它的过程复杂得多。”

    “在7个月之前,大约在1926年的五六月间,李立三等人也带领群众冲进汉口的日本租界与英租界。英国、美国、日本、法国与意大利的战舰配合各社团的志愿部队,把李立三带领的革命群众赶回中国城,几乎全军覆没。有这样的前车之鉴,中共与苏联高级顾问鲍罗廷才不得不让陈友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我书里对这一事件有详细的描写。”

    “陈友仁收回的英租界地盘不大,但值得大书特书,因为这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第一次收回失地,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亚洲给大英帝国敲响了丧钟。独立后的马来亚第一任首相阿卜杜勒·拉赫曼在一篇讲话里生动地表达了亚洲革命者对陈友仁的敬仰:‘陈友仁在我思想里点燃的火花,到今天仍然闪烁光芒。’”

    现在欧美学者错认为,是印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抗英事件,而不是中国在1927年迫使大英帝国开始从亚洲撤退。这种误会的原因之一,可能和中文材料里偏重群众运动有关系。他们不同意这种以论带史的写法,就大笔一挥,把印度置于中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