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健康事业、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社保缴费、自我效能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晨光:建立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公民健康权益】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晨光指出,应加强健康领域法治建设,确保每个公民依法享有健康权益,依法推动健康事业发展。现阶段,应在健康中国战略统领下,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要求,立足现有条件,总结改革经验,尽快依据宪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建设医药卫生法治,把医药卫生领域的法律框架搭建好。卫生法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健康权,应从法律角度明确这一概念,并建立相应保障制度。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医药卫生基本体制的建构和改革、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健康保障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等方面。当前,还需要通过立法把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结合在一起。首先,应在法律上明确医疗服务机构承担着健康预防和健康教育的责任。其次,建立资源共享的健康档案平台。再次,完善全社会参与的大健康制度,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和全民健身机制。

  摘编自《人民日报》

  【翁伯琦、罗旭辉: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翁伯琦、罗旭辉认为,必须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向,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绿色生产体系与高效经营体系。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第一,有效推进产业绿色发展。要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双减双替代行动,实行种养+产业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农业立体种养与资源综合利用。要强化水土保持与农业污染防控工作,创新多样品种选育与产品加工技术。第二,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发展。要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及其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生活价值,精准把握着力点,实施协同攻关与统筹兼顾。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并完善多规合一,加大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精准把握乡村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及落脚点。第三,加强运营管理机制。要因势利导建立4个平台,即构建质量导向的政策平台、合理分工的工作平台、绿色发展的考核平台、公正权威的评价平台。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鲁元珍: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提质升级】

  鲁元珍指出,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提质升级,逐步向高品质迈进。首先,促进乡村旅游向高品质发展,要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应当将乡村文化资源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起来,让文化资源为人们所知、为人们所喜爱,成为“活”的文化,才能实现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其次,乡村旅游向高品质发展,还要通过创新引领,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发展创意农业。一些地方建设乡村大地艺术景观,将现有的果蔬资源景观化;有的乡村将当地民俗文化用演艺、节庆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让游客参与其中,让游客在娱乐中有所收获。再次,乡村旅游除了与农业产业结合外,还要积极引入新业态,与康养、体育、教育产业等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乡村田园综合体。不少农村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被誉为“天然氧吧”,比较适合发展养老、保健、康养产业,退休的中老年人喜欢来到康养中心长期居住。

  摘编自《光明日报》

  【胡怡建:完善社保缴费制度要做实缴费基数】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教授、院长胡怡建表示,社保缴费一元管理模式最为直接的影响和效果是做实社保缴费基数,使社保缴费制度更具规范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从长远看,也为全国社保统筹奠定制度基础。在社保缴费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管理后,如何既加强征管,又不增加企业负担。首先,做实社保缴费基数。第一,税务部门可利用掌握的工资信息、企业发票、税收稽查、税收保全等信息优势,提高征缴力度。第二,减少社保缴费流失,有利于企业之间公平社保缴费负担,促进平等竞争。第三,税务部门依托长期形成的经验丰富、强有力的征管队伍和系统,提高社会保险资金征管效率,使社保缴费更具有效性。其次,降低社保缴费费率。这既是稳定企业负担的必要配套措施,也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举措。最后,稳定社保缴费负担。采取推出较大幅度降低费率和调整缴费基数政策、通过合理的过渡性安排逐步提高征收强度等有效措施。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何东涛:学校应注重为师生提供提高自我效能的环境】

  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何东涛认为,学校要更加注重为教师提供提高自我效能的环境,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制度建设、项目引领、强化教研、同伴互助等方式,提高教师特别是专业成熟的教师对新时代教育新要求的适应能力,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首要因素是自我效能。学校可以通过学科课程的校本二次开发、校本作业、学习生涯设计等,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能应变社会的频繁转型,适应越来越复杂的职业角色,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因而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终身学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培养“相信自己具有完成学习目标所要求的能力,相信自己对学习过程有充分的控制能力”,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