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名城威尼斯以“水城”驰名,广州也丝毫不逊色于威尼斯。据悉,广州目前正酝酿将“水路交通”纳入公共交通体系,投入重金,对现有的水巴路线及客运船舶进行一次系统性的调整和提升,不久的将来,“单车+水巴”的交通出行或成新宠。

  “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广州不但是座“花城”,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城”。广州河网密布,交织的河涌仿若城市经脉一般,盘活了整座广州城。据统计,仅广州市中心城区就有河涌230多条,总长900多公里,“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格局,也催生了广州千年之久的海上商贸繁荣。

  如何更好地利用四通八达的河网、河涌,不但是打造广州“生态水城”的应有之义,也是缓解日益堵塞的交通之需。而且亚运前,广州大规模地治理了河涌,荔枝湾、东濠涌等成了新的景观,客观上也为“水路交通”打通了“任督二脉”。

  鉴于广州河涌的特点,泛舟荡桨不太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上公交,把珠江上的轮渡、水巴纳入水路交通系统,打造更密集、更完善的“水上公交”体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一方面,轮渡、水巴是广州市内最便宜的公共交通工具,便民惠民;另一方面现有的轮渡、水巴不但面临着报废年限的问题,而且线路单一、运行时间短、交通接驳不够完善。

  因而,要打造“水上公交”,首先必须完善水上公共交通设施。广州已初步决定未来3年更换18艘渡船,但这恐怕远远不够。而且除了过江渡船外,还可以考虑多引入观光巴士以及快艇等,丰富“水上公交”概念,让居民多点选择。

  其次,对居民来说,便民惠民是“水上公交”最大的吸引点。目前的水运码头距公交、地铁站较远,缺少与“水上公交”零距离的接驳换乘交通工具。因而,“单车+水巴”的方式值得推广,还应考虑码头与公交、地铁的无缝对接。

  再次,要改善水生态,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实现珠江和河涌水质的根本性好转,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选择“水上公交”。

  最后,还可以考虑通过“水上公交”将社区紧密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纽约的做法,以水上渡轮的方式将不同的社区连接起来。当下,广州正在建设幸福社区,“水上公交”不但可以将不同的社区串联起来,还可以用“大交通”的发展理念,缓解地面交通拥堵。以最低的投入,换来最便宜的水上公共交通,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