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周其凤面对长沙四大名校中学生进行演讲。演讲中,周校长批评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因为“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而对于中国教育,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21版)

    尽管,众人在心中也希望中国教育可以争一回气;但是,在一番冷静思考之后,对于周校长的言论还是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不仅是其结论,还有得出结论的逻辑。

    首先,他说美国教育有问题,因为美国总统总是习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确,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算不上优点。但是,就算是美国总统这样做了,就能直接证明美国的教育有问题?一方面,“习惯强加于人”与教育的关系在哪里,根本看不到;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的行为,怎么就能代表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再看其是如何认定中国教育水平可以的。他说,中国教育质量其实是可以的,因为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这样的论述看似有道理,经济腾飞当然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但是,这种提高是否意味着教育质量较高,却值得讨论。因为,教育根本目的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工具性人才,尽管那种专业化人才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人们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又面临着幸福何在的困惑时,很难说现有教育是完全令人满意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周校长不能不意识到这一点。

    而且,在作出具体判断时,周校长在不断变换着逻辑。比如,如果想以经济发展证明教育质量,就应在判断中美教育时都采用这样标准。那么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处在领先位置的美国,是否意味着教育质量更高呢?所以,实话实说,周校长的论断只能暂时鼓舞士气,不能说明现实问题。

    中美教育质量和水平到底怎样?这是一个很难判断的论题。毕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评判不像普通商品的比较,只要严格按照一个体系或标准认定即可。这就是教育复杂的地方所在。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掌握知识的人,让人有更全面发展的可能。

    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如果违背了这一本质,哪怕教育的水平再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再突出,也难以令人满意。这样的教育,想必谈不上是高水平的教育。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教育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判断教育质量时的一个基本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