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这样一个人物:男,36岁,小学文化,无业,其貌不扬且又矮又胖,你认为他会赢得多少女性的芳心呢?恐怕大多数人会觉得几率不大。然而当他套上“部队军官”光环,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2010年12月23日《文汇报》

  时下,骗子冒充官员行骗,早已算不得新闻了,而他们的手段也是如出一辙:受害人遇到什么棘手的事,他们就声称有什么样的“关系”;之后,以请客送礼、打点人情、差旅花销、手续费等名义,明目张胆索要钱物;钱物到手后,便销声匿迹。这样的手法看似千遍一律,却是屡试不爽。日前,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了一起招摇撞骗案,就是一个例证。

  报道称,重庆男子李元昌,先后用假军官的身份两次骗取女性感情,其后更以各种理由骗得两人钱款20多万元。然而,细看这位“军官哥”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也就是“小品王”赵本山所说的“瞎忽悠”,忽悠伎俩一:夸海口骗取“打点费”;忽悠伎俩二:谎称英雄获信任;忽悠伎俩三:编造赚钱机会套现。

  其实,对这种自称是“特殊身份”的人、自述英雄故事、有显赫家庭背景的人、能为安排工作、打赢官司、承包项目、低价购房等“跑关系”的人,要想证明他的身份并不难,几个电话或许就可以办到,或者自己到部队去一探虚实便可避免被骗,遗憾的是受害人都没有这样做。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对“军官哥”的骗术深信不疑,进而乖乖地把钱送上门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关系”作为一种特别的资源,在很多人眼里,是通往权力的“天梯”,每遇有事,首先想的不是依法办事,而是希望通过特权关系网走“捷径”。再加上对特权的盲目崇拜,受骗人降低了警戒、防备心理,更易上当。另一方面就是记者所说的,还是“贪”字在作怪,总认为通过关系承接到的工程一定能赚大钱。经验告诉人们,无论谁找你合伙,做什么生意,要想不被骗,首先不能听信对方的大话。

  如此说来,要想不让骗子有机可乘,最重要的是不要什么都认关系,不要贪图法外利益。守法,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如报道中提到的,“军官哥”李元昌夸下海口称能帮在押犯提前保释,要知道,在押犯人减刑提前假释在法律上有着严格的规定,这根本不是找关系、托人能办到的事情。如果真能轻易办到,那还有法律可言吗?

  如今,“军官哥”这场闹剧结束了,但“军官哥”留给人们的教训应当铭记。可以说,骗子再狡猾,也难逃正义——这些年不少骗子不是都被拿下了么?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还会不会有“军官爷”、“军官弟”继续招摇撞骗。所以,无欲则刚,不存非分之想,洁身自好,这是防骗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