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助力繁案精审


图①:收割机正在作业


春天的一场“纷争”,终于结出了夏日的“硕果”。

   7月9日,雨后的晴天显得格外绚丽,三台收割机在广东省恩平市沙湖镇南塘村车元组的一片金黄色稻田里舞动、穿梭不停。一见到沙湖法庭法官郝登荣带着审判团队回访车元组,“代耕农”莫庚喜笑盈盈地握住郝登荣的手不放,拉着他径直走向稻田边。“郝法官,你这回给我们吃了‘定心丸’,租来的田地我们能继续耕种,你看我家这块稻田,第一季刚收割了700公斤。”
“代耕”引发的纠纷
   年过八旬的莫庚喜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从山区下平原,举家迁徙到沙湖镇南塘村车元组,与车元经济合作社签订了《长期承包合同书》,开启“代耕”人生。与莫大爷同时期迁徙过来“代耕农”还有7户,他们均约定承包土地耕种,租金就以每年代缴“公购粮”计算,并列明了具体斤两数。同时,在合同条款中,双方还明确车元组为“代耕农”划分出8亩旱地用于建设房屋、晒场、猪舍、牛舍专用,村组及其他村民不得以任何手段侵占使用,承包日期从1986年1月起实行。

     然而,我国于2004年开始免征农业税后,8户“代耕农”不再代交“公购粮”,车元组认为依照合同“代耕农”应缴纳租金,因此,双方围绕“该不该缴,向谁缴,缴纳标准是多少”而争论不止。多年来,沙湖政府及南塘村等多次组织协商和调解,双方均未达成一致结果。2017年3月29日,车元经济合作社分别就解除承包合同、追缴2015年至2017公购粮折价补偿等诉求,对莫大爷等8户



图②:“代耕农”莫庚喜紧紧握住法官的手


“代耕农”分别提起诉讼。

  “这起系列案前后经过一审、二审,江门、恩平两级法院均根据法律规定,参考了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限,本着维护‘代耕农’群体基本生活权益,支持双方承包关系维持至2029年底。”承办法官郝登荣说。
多元解纷新路径
   因八户“代耕农”不支付2018、2019年度承包款,双方因承包合同的是否解除和承包费用收取标准再起纷争。1月17日,车元经济合作社再一次向恩平法院提起诉讼。
     “该系列案案情复杂,第一次判决后我们作了很多工作,执行也很困难,加上历史因素交织,感觉双方纠纷又回到了原点。”郝登荣分析,“这一次起诉追缴2018到2019年的租金,下一次可能又会追缴今明两年的,我就想如今第二次诉讼不能实现案结事了,双方矛盾还有升级的风险。”
    通过案情回顾和调查,沙湖法庭了解到该系列案在第一次判决生效后,因八户“代耕农”对支付租金的标准有异议,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大都未执行交付租金。同时,郝登荣通过一对一走访调查,掌握到“代耕农”最大的担心是合同到期后,他们现有的房屋住所是否也要一并“归还”?
   “代耕农问题不仅涉及人数多,最重要的是关乎代耕农基本生活和生存问题。针对这些矛盾交织的因素,第二次受理后,我们决定尝试用‘繁案精审’结合多元解纷机制来解决这八个棘手案。”恩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潮新说。
    在恩平市政法委牵头下,恩平法院与市内20余个部门构建了涉农、涉外、涉劳动争议等10个多元解纷平台,50余名专业解纷员加入,探索建立诉源治理、市域治理、一站式解纷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紧紧扭住以人民为中心这个“牛鼻子”,恩平法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重要指示,根据江门中院的统一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繁简分流的基础上深入融合多元解纷和繁案精审,构建法官主导、调解主体多元的多元解纷平台,来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


图③:向“代耕农”解释调解协议


家安心才安

   具体到本案的调解,郝登荣法官主动启动涉农多元解纷平台,通过该平台请来当地政府、市发改局、农办、综治办等部门参与协商和调解,定下解决思路:无论土地继续承包还是未来流转,“代耕农”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都会得到保障。一年缴多少租金,由发改局定;农办则向双方说清当前农业补贴发放政策;沙湖法庭负责解释居住权的疑问,消除莫大爷他们“居无定所”的担心。
   “过去的调解主要是单打独斗的模式,这8个案在2017年我们也调解过,但总是谈不拢,能不能长期居住、租金怎么算,都涉及土地政策和国家粮食收购标准,我们作为法官也没办法在判决前给出肯定的意见。”郝登荣总结说。
    在南塘村村长的引荐下,承办法官还请来了80多岁的“族老”莫荣欣参与调解。莫荣欣了解车元组“代耕农”的历史,见证了车元组与“代耕农”的蜜月期以及矛盾激化期。“耕种了30多年,对车元来说也有重大贡献,他们最大的担心怕的是未来被迫搬离诉争土地,面临再次背井离乡的窘境。”莫荣欣说。
   通过法庭调解,沙湖镇和村组均表示,尊重“代耕农”的贡献,未来合同到期后,不会为难这一特殊群体,更不会让他们搬离南塘村现有的居所。
    根据市发改局提供的价格算法,公购粮租金应由市场价变更为国家发改委每年度公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标准,这一计算标准也得到了双方的认可。郝登荣法官进一步释法说理,提出把当前的价格计算标准维持到2025年,之后四年再以202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标准计算。这一提法立即得到双方的认可和肯定,均无异议。在调解书上,这一条提法也以正文表述明确下来。
    最终历经四轮艰难的调解、协商,双方终于言和。7月8日,恩平法院执行局也传来好消息,八户“代耕农”已经将第一次判决后未能执行到位的承包款缴纳到账。至此,双方16年来“怨气”终获完全释放。

    “通过涉农多元解纷平台,群众的疑惑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各部门的权威回应;另外,即使调解不成,我们法官也对案件的基本事实,主要争议焦点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接下来的判决。”恩平法院司改办主任郑平平说。


  图④:向“代耕农”了解水稻收成情况


  7月9日,沙湖法庭郝登荣法官听闻莫大爷家的稻谷成熟后正在收割中,他决定开展一次回访,了解下今年的收成情况,莫大爷也是欣然表示欢迎,于是两人一见面上演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文 / 黄海磊、牟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