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至1979年10月,恩施县检察院和县公安局在城乡街一栋两层楼房里办公。李建安 摄

  1983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县并入恩施市,恩施县检察院也因此改为恩施市检察院。图为90年代初期检察院办公楼。李建安摄

  如今的检察院办公大楼。李建安 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湖北省恩施县检察院坐落在老城一个地名叫“倒推磨”的低洼狭窄的地方,1983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县并入恩施市,恩施县检察院也因此改为恩施市检察院。

  当时,由于干警住房不够用,检察长们就腾出办公室让给干警住,而自己却在院子中一间用木板做墙、牛毛毡当顶棚的工棚里办公。这样一来,简陋的工棚成了院里的“政治文化中心”,“工棚”也成了当时检察院的代号。

  “工棚”是我们开会学习的场所。那时节,干警来自不同的基层,文化结构普遍偏低,连中专生都是宝贝,几个工农兵大学生更是鹤立鸡群,文化兴检成了全院头等任务。负责干警培训工作的是老许,是一个老牌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也是一位老检察人,在他的努力下,检察院于1984年在“工棚”里开办了全州检察系统第一个干警文化补习班。那一年,恩施检察院有10余名干警被省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录取。院里的办学经验被省院推广,不少兄弟单位和媒体前往“工棚”取经采访,老许也成了新闻人物。这10余名电大生后来都成了院里的业务骨干。

  “工棚”是连接外界的桥梁。许多到院里办公事的人,看到“工棚”后,既感到好奇,又感到惊讶。一些上访群众开始对到检察院申诉很紧张,当他们坐在“工棚”里的椅子上,看到窗外那一簇簇盛开的山花时立刻就放松了。他们说,好像是坐在农家小院里,心里踏实多了。

  1986年,省院检察长慕名来到我院,和市委领导在“工棚”里听取工作情况汇报。那天天公“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又突然停了电。黑暗的“工棚”里滴答滴答的漏雨声拨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烛光映照出一张张神态严峻的脸。所有的这一切促使工作情况汇报会不知不觉转换成了机关建设办公现场会。从那天起,我院办公楼修建搬迁计划被纳入市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然而好事多磨,搬迁工作由于多种原因,一直被搁置下来。一年后的一次洪水暴发,给检察院带来灾难,也给检察院搬迁工作带来转机。

  那是1987年7月,连降暴雨,暴涨的清江河水直扑两岸,气势汹汹地“光临”了检察院,将宿舍区第一层楼全部淹没。撼人心魄的洪浪拍打墙壁的声音,敲击着干警的耳鼓,传送着恐怖、紧张的气息,也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当洪水冲进检察院那一刻,干警们把生命与洪水紧紧连在一起。那一天,全院干警在又浊又冷的齐腰深的洪水中,为保卫“工棚”演出了抗洪抢险的壮丽一幕。

  1993年10月,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经过几年的努力,检察院终于迁移到秀丽的凤凰山脚下,在市新区盖起了新的办公大楼和宿舍,从此检察院告别了“工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每当我坐在新建的办公室内,常常想起那段历史,想起那批艰苦创业的老检察人,他们当中,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工棚精神”,正被我们院一代又一代新检察人承接和发扬着。(李建安)

  相关链接:

  100个检察瞬间|1979年9月公诉王守信

  100个检察瞬间|开展检察培训工作

  100个检察瞬间|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抗诉程序第一案

来源: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