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老歌所唱:“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伙伴,然而朋友反目成仇却也在一夕之间。10月10日,新疆兵团第五师双河市人民调解中心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挽救了一段濒临破裂的友情。
据了解,钱某与朱某自幼同住在89团某连队,两人是多年好友,2016年1月,钱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朱某借款 13万元,并出具了借条,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为 2016 年 1 月 12 日至 2019 年 12 月 11 日。期限届满后,朱某多次向钱某索要借款未果,无奈之下,朱某来到了第五师双河市人民调解中心申请调解。
在了解情况后,调解员电话联系另一方当事人钱某,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后,组织双方当事人到调解中心进行调解。调解室内,朱某和钱某互不相让,气氛显得格外凝重,调解员一边安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一边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委屈。钱某表示愿意偿还债务,但苦于资金紧张,一时难以偿还数十万余元的借款,不得已才拖欠至今。而朱某因为这笔借款长时间未能得到清偿,多次尝试索回未果后,耐心耗尽,不再顾及昔日的友情,频繁前往钱某家中追讨,甚至言辞激烈,态度恶劣,朱某过激的索要方式让钱某感到心寒,并对这段友谊产生了质疑。
在目睹双方相互敌视、拒绝直接对话的冷漠态度后,调解员深知要实质性地解决这场纠纷,不仅需要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还必须努力修复他们之间的友情。调解员首先从法律角度切入,为双方深入解读了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他们理解在法律框架内应如何妥善处理问题。随后,调解员又从情感层面着手,引导双方回忆起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激发他们对友谊的珍视之情。经过调解员的耐心沟通和协调,钱某和朱某的态度逐渐软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钱某对拖欠朱某借款表示了歉意,并承诺会尽力偿还;朱某也对在索债过程中采取的过激行为表示了歉意。最终,在调解员的多方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协议:钱某向朱某偿还13万元借款,于2024年10月10日前偿还10万元,2025年4月30日前偿还剩余3万元。双方就协议内容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此举也给朱某吃了一颗“定心丸”。
调解是温情司法的最好体现,在明确当事人权利义务边界,达成和解方案解决争议的同时,也要发挥修补感情裂痕的“黏合剂”作用。在第五师双河市人民调解中心的努力下,这场借款纠纷的当事人从携怒而来,到带笑而归,双方冰释前嫌,重拾友谊。调解中心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为职工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侯宝成 左秀娟 审稿:欧阳婷)
通讯地址:新疆兵团第五师双河市人民调解中心